站內搜索
熱門新聞
熱門產品
健康睡眠
深度睡眠
來源:昆明市晶晶床墊家具制造有限責任公司 日期:2016-08-18 10:06:04 點擊:5001 屬于:健康睡眠


睡眠深度的精確測定是困難的,趨向是將異相和慢波相看作兩個獨立的狀態。
如果睡醒后,你對睡眠感到滿意,自我感覺良好,頭腦清醒,疲勞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達到了深度睡眠的效果。所以說,保證7小時~8小時睡眠時間只是一個平均值,睡眠時間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僅睡了5、6個小時,上述標準達到了,說明是高質量的睡眠,因為你的深度睡眠時間足夠保證了睡眠質量。反之,即使睡了9、10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達不到上述標準,也表明睡眠質量不好。那種認為自己睡眠時間少就是失眠,因而憂心忡忡,惶惶不安的看法,顯然是跌入了睡眠誤區。

睡眠是指大腦為了將刺激和刺激聯結分配固化給相應神經細胞(重整信息)的需要,把興奮點(注意力)暫且轉移到原先興奮強度較弱的神經細胞,并由那些神經細胞接管人體的大部分生命活動,而原先接受處理內外刺激并做出反應的興奮度較高的神經細胞因防止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刺激聯結相互干擾(信息過載),(也可以理解為生化能量有限而醒著時這些神經細胞以接受和處理刺激,創建和調用刺激聯結為主,睡眠時以整理、過濾和固化刺激聯結為主),必須大部分屏蔽內外刺激對這些神經細胞的作用的必要的生命過程。精神疲勞體現為待處理或固化的刺激聯結過多,人本能的對刺激聯結儲存的不安、緊張和焦慮,睡眠起到消化這些刺激聯結的作用,這就表現為緩解疲勞。而睡眠質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夠或睡眠時間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聯結的現象。嗜睡則是病態的過多過久屏蔽。這些都是神經控制不足的表現。在睡眠中由于主動性活動減弱,人的體力也得到相應恢復。

睡眠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愉快狀態,通常發生在躺在床上和夜里我們允許自己休息的時候。與覺醒狀態相比較,睡眠的時候人與周圍的接觸停止,自覺意識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說什么或做什么。處在睡眠狀態的人肌肉放松,神經反射減弱,體溫下降,心跳減慢,血壓輕度下降,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胃腸道的蠕動也明顯減弱。這時候看上去睡著的人是靜止的,被動的,實際不然,如果在一個人睡眠時給他作腦電圖,我們會發現,人在睡眠時腦細胞發放的電脈沖并不比覺醒時減弱。這證明大腦并未休息。正如一座夜間的蜂房,外表看上去蜜蜂都已歸巢休息,但實際上所有的蜜蜂都在為釀造蜂蜜而通宵達旦地忙碌。
睡眠 (sleep)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正常人腦的活動,和所有高等脊椎動物的腦一樣,始終處在覺醒和睡眠兩者交替出現的狀態。這種交替是生物節律現象之一。覺醒時,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敏感性增高,并能做出有目的和有效的反應。睡眠時則相反,機體對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肌張力下降,反射閾增高,雖然還保持著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調節,可是一切復雜的高級神經活動,如學習、記憶、邏輯思維等活動均不能進行,而僅保留少量具有特殊意義的活動,例如,鼠叫可喚醒沉睡的貓;乳兒哭聲易驚醒乳母等。除了周期性這一特征外,睡眠還有可逆性和自發性。前者指睡眠狀態能被外界或體內的較強刺激所喚醒;后者則表示睡眠的發生是內源性的,盡管它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受環境和一些化學因素的影響。以上3個特征有助于區別睡眠和其他睡眠樣狀態,如冬眠主要由外界環境溫度降低引起,昏迷和昏睡則表現為睡眠狀態的不可逆性。催眠是由暗示所誘導的睡眠樣狀態,被催眠者的意識并未喪失,但其行為受催眠者的暗示所支配。有人研究,在睡眠過程中周期性地出現夢,并伴有獨特的生理表征,有人認為夢是獨立于覺醒和睡眠之外的第3種狀態。其實這3種狀態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如長時間覺醒會導致“補償性”睡眠和夢的增加。

睡眠從來就是人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因為人的生命約有1/3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并且睡眠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自20世紀初,借助腦電圖的分析,發現睡眠時腦電活動呈現特殊慢波。1952年又有人發現睡眠過程中經常發生短時間的、快速的眼球運動,并伴有快速低幅的腦電波。這一重要發現導致睡眠研究的蓬勃發展。已經證明。睡眠是大腦的主動活動過程,而不是被動的覺醒狀態的取消;腦內許多神經結構和遞質參與睡眠的發生和發展(從而開展了夢的生理學研究以及臨床睡眠紊亂癥的鑒別診斷和治療等)。但至今對睡眠的起源、發生和發展的機制,時相轉換的生理基礎,以及睡眠如何消除疲勞等重要問題仍然不甚了解。
正常睡眼的時相 睡眠由兩個交替出現的不同時相所組成,一個是慢波相,又稱非快速眼動睡眠,另一個則是眼球快速運動,并經常做夢。非快速眼動睡眠主要用于恢復體力,快速眼動主要用于恢復腦力.
慢波睡眠 根據人腦電波的特征,通常將此時相區分為4個不同的期,即相應于睡眠由淺入深的過程。第1期呈現低電壓腦波,頻率快慢混合,而以4~7周/秒的頻率為主,它常出現在睡眠伊始和夜間短暫蘇醒之后。第2期也是較低電壓腦波,中間插入短串的12~14周/秒的睡眠梭形波和K復合波,它是慢波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淺睡過程。第3期的腦電圖常有短暫的高電壓波,超過50微伏,頻率為1~2周/秒,叫做δ波。第4期,δ波占優勢,其出現時間占總時間的50%似上,代表深睡狀態。因此,3、4兩期僅有量的差別,而無質的差異。一般認為慢波睡眠第4期具有消除疲勞的功能,因為人在長時間體力勞動或不睡后,在恢復睡眠中此期延續很久。隨著睡眠由淺入深,意識逐步喪失,血壓略降,心率、呼吸減慢,瞳孔縮小,體溫和代謝率均下降,尿量減少,胃液增多,唾液分泌減少,發汗功能增強等。
